[ 京都 - 伍 ]此行最令我難忘莫過於火車博物館內的所有陳列品,當中包括火車的歴史、演變、機械、票務、等等…回想起這麼多火車支缐其實跟他們歷史有關,因每一條線路其實可以代表一間
[ 京都 - 伍 ]此行最令我難忘莫過於火車博物館內的所有陳列品,當中包括火車的歴史、演變、機械、票務、等等…回想起這麼多火車支缐其實跟他們歷史有關,因每一條線路其實可以代表一間公司,不同的公司分別在經營,有點兒像航空公司一樣。 博物館規模像尖東香港歴史博物館再加多一個有1:1路軌轉盤的露天廣場,可見他們非常重視土地區域的歷史。不過令我更好奇的反而是他們的學校課外參觀活動,我到過的任何一個有歷史博物成份的景點,都有一大級學生在埸進行校外參觀,小至幼稚園像寵物般的坐在手拉車被老師拉著(情景太可愛),大至高中生。 我知道我們本地也有這類活動,但印象中非常有限,令我感覺到兩地教育有著的核心分野,可能教了出來不能成才,但不能遠離教育人民的初衷。 //近月一系列的群眾運動,其實是一群不滿社會現狀的人,帶頭的有某程度政治動機,我看到的不是對與錯,是因與果。 我眼見失望的政策方向,不是這種條例的內容,而是一直停在原地的方向。 如在地的民生政策、環保政策、非地產/商業項目發展,遲遲在硏究當中,西九/啟德一帶原是一個20年前香港大都會的2.0希望,卻也慢慢分割成住房短缺的救火犧牲品,説切身少少的環保分類,又原來政府沒有自己的規管、保貼有限沒法經營、零典範地進行, 我真的不知我放入回收桶內的是否真的得到回放,還是只是塑造美好大都會的花瓶。 遲遲打造不到新的旅遊點,市內已狹窄,還分流不到遊客到其他地方,我都為他們辛苦。 狹窄至極的環境,怎樣可令人快樂。香港需要一個平衡,長期傾斜的支柱令遊戲玩不了,人囗過盛地方細小,什麼都被框住,低天花大窗台等等變成賺錢工具。 人,有思想有感受的,年輕人及中年人看過世界的一切可能性。 工時長、賺得小、住得更小、發展零展望、貧窮加劇,不需專家也可推斷香港不變只會更壞。 香港人的心聲有誰聽 做得到。 -- source link
#香港人#香港#加油#文字#文化#攝影#寫作#日本#京都#京都鐵道博物館#嵐山#旅遊#遊歷#photography#travel photography#travel#photo blog#photo essay#photo story#lifestyle